近年來,總磷已經成為長江流域首要污染物。十三五”時期,長江流域雖然開展了一系列總磷污染控制工作,但“三磷”(磷礦、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污染問題尚未根本上解決。

總磷為什么成長江流域首要污染物?
為何總磷是制約長江流域水質改善的首要污染物?根據生態環境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第一期)項目研究結果,“十三五”時期,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趨好,但從其國控斷面水質定類因子占比情況來看,以總磷作為水質定類因子的斷面比例達51%左右,高于COD和氨氮等其他污染物。長江流域大多數斷面均是因為總磷超標而導致斷面超標,它是以氨氮、COD作為定類因子的斷面的2倍—3倍左右。所以,總磷成為長江流域的首要管控污染物。
2016年國控斷面數據顯示,長江流域總磷、COD和氨氮等超標比例分別為18.3%、10.3%和6.6%。而據生態環境部2022年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目前,總磷為長江流域斷面首要超標(超過Ⅲ類水)因子比例達57.3%。“十三五”初期,長江流域總磷濃度分布總體上呈上、下游較高,中游略低的特征。
從總磷污染空間分布看,上游各斷面總磷濃度在0.001—4.680mg/L之間,中游總磷濃度在0.003—1.680mg/L之間,下游總磷濃度在0.004—2.450mg/L之間;而從國控斷面來看,長江流域總磷污染最為嚴重的30個斷面中,上游占21個。
長江流域總磷污染的成因是什么?
一般來說,在自然環境中,COD與氨氮污染物較容易通過生物作用去除。但總磷僅靠生物作用去除的能力較低,因而在很多水體,尤其湖泊中高濃度的磷污染物很容易導致藻類滋生,如滇池和太湖等。那長江流域總磷污染又來源于什么呢?
總磷污染成因多樣,每個地方都具有顯著差異。就長江流域概況來說,總磷污染主要來自于面源污染、‘三磷’等工業企業排放、污水處理設施排放與水土流失等。根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長江流域‘三磷’等工業企業排放是加劇磷污染的重要原因;但就整個流域而言,面源污染也是總磷污染的重要來源,其總磷排放量大概占流域總排放量的60%左右。
長江流域60%左右的磷排放來自面源,卻并不意味著這些總磷污染均來自于農田,也有可能來自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非組織排放等。例如,降雨會將工業排放的含磷煙塵沖入河流等,但這部分磷污染貢獻尚缺乏系統研究。每年6—9月汛期是總磷污染物進入長江流域河湖的主要時期。在長江中下游的很多湖泊,下雨之后,雨水混雜著各種污染物流入長江,其總磷濃度反而更高。

長江上、中、下游總磷污染來源并不一樣。以烏江總磷超標為例,貴州省是我國磷化工基地,磷礦儲量位居全國第三位,烏江沿岸磷石膏(磷礦渣)累積堆存量達到1.2億噸。受喀斯特地貌及過去堆場建設標準限制,部分磷渣污水易滲入地下溶洞或通過地表水進入烏江,雖然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堆場系統化整治,但是往往很難短期見效。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