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食品由于保存方式不當導致無法食用的情況。通常我們可以通過感官來判斷,如氣味和色澤是否發生變化、有無腐敗變質情況的出現。但這種感官檢測的方法并不適用于全部的情況,例如我們在超市中購買進口冷凍肉或者冷凍水產品時,用肉眼無法判斷出食物是否變質;也可能存在外表無異常,食物內部已經出現腐敗變質的情況。那么,如何去判斷進口凍品是否存在變質的情況呢,我們可關注一個理化數值——揮發性鹽基氮。
什么是揮發性鹽基氮?
揮發性鹽基氮(TVB-N)是指動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細菌的作用,在腐敗過程中使蛋白質分解而產生氨以及胺類等堿性含氮物質。此類物質具有揮發性,其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被破壞的越多,特別是蛋氨酸和酪氨酸,因此營養價值大受影響,是反映水產品和肉的鮮度的一項重要指標。
揮發性鹽基氮對健康的危害:
揮發性鹽基氮對人體沒有直接的危害,它作為蛋白性食品新鮮度的指標,主要反映食品腐敗程度。然而,揮發性鹽基氮超標意味著食品已腐敗變質不宜食用。
食品腐敗變質不僅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食品失去原有的色、香、味,使人產生厭惡感,而且還可能產生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引起食用者發生急性中毒或產生慢性毒害。
1.常見急性中毒:多以急性腸胃炎癥狀出現,如嘔吐、惡心、腹痛、腹瀉、發燒等,經過治療可以恢復健康。但重癥患者可出現呼吸、循環、神經等系統癥狀,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遺癥。
2.慢性中毒或潛在性危害:長期食用腐敗變質的食物,往往可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可能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
揮發性鹽基氮檢驗標準及限量標準:
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動物性水產品》(GB2733-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水產制品》(GB10136-2015)中規定了關于不同水產品中揮發性鹽基氮的理化指標。
海水魚蝦≤30mg/100g
海蟹≤25mg/100g
淡水魚蝦≤20mg/100g
冷凍貝類≤15mg/100g
腌制生食動物性水產品≤25mg/100g
預制動物性水產制品(不含干制品和鹽漬制品)≤30mg/100g
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揮發性鹽基氮的測定》(GB5009.228-2016)中規定了食品中揮發性鹽基氮的測定方法,可通過半微量定氮法、自動凱氏定氮儀法、微量擴散法計算揮發性鹽基氮含量。該方法適用于以肉類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動物的鮮(凍)肉、肉制品和調理肉制品、動物性水產品和海產品及其調理制品、皮蛋(松花蛋)和咸蛋等腌制蛋制品。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