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
水體富營養化有哪些危害?
1.富營養化水體中過度繁殖的藻類使水產生霉味和臭味,降低了水的質量。
2.富營養化水體中大量生長繁殖的藍、綠藻在水體表面形成一層綠色浮渣,使水質變得渾濁,透明度明顯降低。
3.表層密集的藻類使陽光難以透射進入湖泊深層,深層水體的光合作用減弱使溶解氧的來源隨之減少。同時,藻類死亡后的腐化分解,加速了水體中溶解氧的消耗速度,水體缺氧成為必然。
4.富營養化水體中許多藻類能夠分泌、釋放有毒有害物質,使水的品質下降。
5.富營養化水體的正常生態平衡被擾亂,生物種群量出現劇烈波動,導致水生生物的穩定性和多樣性降低,破壞了水體生態平衡。
水體富營養化治理措施:
1.物理方法
(1)污水分流
湖泊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源污染。工、農業生產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是造成湖泊水體營養鹽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通過對排放管道的改造,將污水的排放引至別處,是防治湖泊富營養化重要的、有效的措施。
(2)換水/稀釋
湖泊內營養鹽含量過多,通過換水/稀釋可以直接將湖泊水體內的營養鹽濃度降低,同時可以排除掉大量的營養鹽。
(3)深層排水
湖泊底層營養物含量高,一般而言,底層水的營養鹽濃度高于表層水,當水流轉時,底層湖水進入上層,引起表層湖水營養物含量的增加。
(4)曝氣/混合
采用機械攪拌、壓縮空氣、水泵、噴射泵等方法進行曝氣和促進水的流動,可以防止底泥釋放磷,改善氧氣狀況,加強礦化作用,降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等效果。
(5)挖泥
富營養化湖泊中的底部沉積物常是一個營養庫,在一定條件下可不斷釋放磷,這稱為內部負荷。當外部負荷減少后,內部負荷可補償,使富營養化現象繼續存在。挖泥可以直接去除底泥中的營養鹽含量,減輕內部負荷對湖泊的影響。
(6)機械收草藻
利用機械收割裝置直接收獲水草和藻戔可以直接改善湖泊的表層生態環境,同時,水草和藻類本身就會吸收大量的營養鹽,通過對它們的收獲也可以從湖泊中去除營養鹽。
2.化學方法
(1)深水曝氣技術
營養鹽類的大量注入,致使藻類及浮游生物異常繁殖,水體溶解氧急速下降,在水與底泥的交界面甚至出現厭氧現象。在深水進行人工曝氣,可以在不改變水體分層的狀態下提高溶解氧濃度;其次還可以降低氨氮、鐵、錳等離子性物質的濃度,可有效改善厭氧狀況。
(2)營養物鈍化
利用鋁鹽與無機和顆粒磷產生沉淀,可以減少水體中磷的含量,鐵鹽(氯鹽或鋁鹽)、硫酸鋁鐵、泥土顆粒和石灰泥都有類似的功能,鈣鹽也是相當有效的營養物鈍化劑。
3.生物方法
(1)水生植物修復技術
利用適合相應湖體環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環境,來去除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水生植物在其生長期間可有效吸收與富集水中和底質中的營養鹽,起著“營養泵”和“營養庫”的作用。合理構建并維持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可轉移出氮、磷等營養鹽,各類漂浮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水生植被的恢復和重建可有效分配水體營養鹽,避免單一優勢種的過度滋生,保持水體凈化能力。
(2)水生動物修復技術
在湖泊水庫生態系統中,水體中的藻類除受營養物質的控制外,作為食物鏈中的一環,也受到浮游動物和魚類的控制。因此,可以通過調控食物鏈的環節來達到改善湖泊水庫水體富營養化的目的。
(3)生物膜技術
利用比表面積較大的天然材料或人工介質為載體,利用其表面形成的粘液狀生物膜,對污染水體進行凈化,減少水體富營養化。載體上富集的大量微生物能有效攔截、吸附、降解污染物質。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