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的《鹽堿地水產養殖用水水質》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正式實施,是我國首個鹽堿地水產養殖領域的國家標準。它的發布,對我國鹽堿地區開展水產養殖有何意義?
“以種適水”,鹽堿水也是養殖資源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室主任來琦芳告訴記者,基于對鹽堿水的認識不足,有些養殖戶僅僅用鹽度來判定水質是否適合養魚、養蝦,并參照海水,在水質檢測之后缺什么就加什么,將淡水配成海水去使用,這樣不僅養殖成本高,易加劇水土鹽堿化。
在傳統的農業意識中,大多數鹽堿水是無法利用的,特別是鹽度超過2‰,對農業種植有影響,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鹽堿水就應該廢棄。
事實上,這種認識是有誤區的。其實很多水生生物對鹽堿的耐受性非常好,一些水質指標的高低,對養殖生物的生存、生長影響不大。國標的發布,不是規定水質要達到什么要求,它是一個指導性標準,用以說明什么樣的水可以養什么種類,即‘以種適水。由于受到來源、地質等多方面影響,鹽堿水的水質類型非常多,國標的制定也是基于這一情況,讓養殖戶在水質檢測后不再盲目參照海水養魚、放蝦,而是對照標準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水產的種類,科學開展養殖。
我國鹽堿地面積較大,早期,我們主要聚焦鹽堿水養殖,對鹽堿水和鹽堿地之間的內在聯系關注不夠。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鹽堿地和鹽堿水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實踐證明,通過水利工程治理鹽堿地是一個很有效的舉措,但這種方法也有瓶頸,即洗鹽后水的“出路”問題。如果靠近海邊,可以把水排到海里去;但在內陸地區,如果把水排入河流,會有潛在生態風險,有些地區為了保障土壤不返鹽堿,洗鹽水不排河流,會找一片低洼地排放,但蒸發作用很快又會把水里的鹽帶到土壤里來。所以,只要是水的出路不解決,就會存在返鹽堿問題,這也會使鹽堿地治理收效甚微。
給鹽堿水找出路,水土共治促進良性循環
來琦芳告訴記者,在內陸很多鹽堿地區,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土壤很容易發生鹽堿化,所以很多地區都有排堿溝。排堿溝里的水在農業上沒辦法利用,有的就找一個低洼鹽堿地排放在里面;在濱海地區,土壤中鹽堿含量高,水稻田每年都要泡田,否則產量就會受影響。一整個冬天泡田的水,農業上同樣沒辦法利用。
隨著認識不斷的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開展鹽堿地水產養殖不僅拓寬了水產養殖的空間,也可以對鹽堿地治理、農業生產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過去,水產養殖要用淡水,如今,隨著國家淡水資源越來越緊張,水產養殖不能和農業爭水?!霸谝恍┑屯莸兀覀冇幸庾R地把農業排堿溝渠的水,通過溝渠引到池塘開展養殖,這既緩解了農業生產用水的緊張,也可以保障養殖的有效性。而且研究發現,用鹽堿水來養殖的水產品品質、口感也很好?!眮礴颊f。
另一方面,魚的游動或者螃蟹的扒土等活動,可以把土壤當中的更多鹽分釋放到水當中。同時,由于水體中含有殘餌和攝食以后產生的糞便,其有機質含量也較高,這在水產養殖中可能是一個生態的隱患,但如果將它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對鹽堿地的改造和農業種植是有好處的。
十三五’期間,我們在很多地區做了以魚降鹽治堿’的嘗試,從收集的數據來看,對水體降堿的效果普遍非常明顯。一些鹽堿地經過治理,已經變成了農田,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貧瘠的,這其實需要經過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我們通過水產養殖慢慢提升它的生產地力。根據我們的研究,將這些殘餌、糞便合理利用在鹽堿地上,可以減施化肥10%—15%。
在鹽堿地區,老百姓的經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但通過開展鹽堿地水產養殖,不僅能增加一條致富途徑,而且鹽堿地種植產量會不斷提高,再過幾年慢慢就可以達到普通農田的收益。當前,對鹽堿地治理開發已有很多路徑,但以鹽堿水促進鹽堿地治理,還是比較新生的事物,我們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將鹽堿水養殖和鹽堿地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