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五小水體”,指的是農村的小河、小塘、小溝、小渠、小庫。這些水體缺乏管護,河長制難以有效覆蓋。宿遷市創新開展“鄉賢護水”行動,作為河長制的補充和延伸。自下而上的“五小水體”管護夯實了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的整治基礎。入選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城市之后,宿遷市獲得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專項補助5000 萬元。對這個江蘇省經濟相對薄弱的市來說,這真是雪中送炭,助力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更大突破。截至目前,宿遷市已完成試點地區全部12處水體的治理,是全國首批15個試點城市中已完成治理任務的5個城市之一。

“五小水體”管護 奠定試點工作基礎
“五小水體”就像江河湖庫的毛細血管。宿遷市的“鄉賢義務護碧水”行動,發揮老村干、老教師、老黨員及成功人士等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通治水的“最后一公里”。排查顯示,宿遷市共有“五小水體”一萬余處,具備管護條件的有6491處,由全市鄉賢護水員5130名進行管護。
在適合的“五小水體”里種上菱藕等有觀賞性和食用性的水生植物,既能凈化水質,又能阻止雜草蔓延,還可以增加村民經濟收入。這樣的治水“金點子”是沭陽縣桑墟鎮的鄉賢們想出來的。宿遷市還逐步建立了鄉賢護水常態長效機制,包括“一處水體、一名鄉賢、一塊牌子、統一護水活動日”的“四個一”機制,月查季評考核細則,將河長制銜接聯席會議機制等,確保一護到底、常護常清。
控源截污 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五小水體”管護也助推了宿遷市城鄉黑臭水體治理。2019年,宿遷市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宿遷市制定《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方案》,開展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系統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2022年,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將宿遷市確定為2022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宿遷成為江蘇省首個也是唯一入選城市。
本次宿遷市納入國家試點支持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共12處,水域面積共24萬平方米,涉及沭陽縣、泗陽縣、宿豫區、宿城區4個縣區,12個建制村。總投資達1.15億元,其中,控源截污和清淤疏浚資金為9156萬元,占工程總投資的80%。控源截污是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們累計完成管道鋪設61公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18座,建設生態溝渠44公里,新建化糞池142座。”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處處長申紅說。統計顯示,目前,全市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990噸/天,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7.1%。

鄉村美不美,關鍵在于水。隨著植物及人工濕地等生態修復和補水、活水措施效果的顯現,宿遷市試點村莊的村容村貌獲得明顯改善。以試點帶動示范,把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當做一項系統工程,宿遷市扎實推動建章立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水質監測數據印證了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的成效。數據顯示,宿遷市12處試點水體水質大幅改善,水質監測指標遠優于《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達標要求。2023年,宿遷市50個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達標率為100%,優于Ⅲ類的水體比例為96%,水環境質量創有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